English

“热点”的没落和“经典”的突围

2000-02-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呼延华 我有话说

两年前英国王妃戴安娜的猝然遭遇,使随风而上的《悲情王妃戴安娜》一书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疯狂热销17万之多。不仅如此,被称为“唯一网络版本”的这本典型的“热点”书,还开创了国内图书“攒客”首次利用因特网的丰富资料,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编就图书的先河。这一行为在当时被众家媒体引为“美谈”,甚至还有人偏狭地认为这便是国外“热谈”的“网上出版”的中国版本。因特网上克林顿性丑闻的广为传播,使《性情总统克林顿》也仿效前者,紧急上市,一个月内3万册的发行量,显然使这本“热点”书又一次获得了意料之中的成功。两年来,从柯云路出版欺世盗名的《发现皇帝内经》到本·拉登轰炸美国大使馆,从科索沃战事到“财富论坛”,从“法轮功事件”到中国入关谈判,热点一个接着一个,以热点为主题的图书也一本接着一本。一时之间,出版发行界仿佛被热点笼罩了。

90年代图书市场的嬗变规律表明,正在孕育重大变革、处于激烈震荡中的中国书界,绝对没有持久受宠的图书类别。从90年代初期的文学走俏,到中期的学术升温,到后期的科技实用及生活类图书(包括外语类、计算机类、教辅类)的稳步上扬,中国出版一直以自己特有的规律,与中国经济、社会、教育的变革进程保持着深刻的一致性,在出版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调整着自己的格局进一步合理化。在这种背景和变革的趋势下,以追踪社会热点、注重“贩卖”资讯新闻的“热点”图书,被淘汰出局,本来是必然的事。没想到这一点在上个月举办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得到了迅速的确认。以擅长操作“热点”图书为骄傲也为主要任务的许多集个体书商,在本次订货会上乏善可陈,忧心忡忡;一些专门分销“热点”图书的批销商也对鱼龙混杂的“热点”图书失去了判断和进货的兴趣。“一年不如一年”、“全军覆没”、“生意没法做”之类的话,成了很多书商聚而议论的常见话题。本次订货会“热点”图书“订货小、人气弱”的突出特征,明确显示出“热点”图书的没落氛围。“估计很多书商又要退出书业”的评论,曾如瘟疫一般感染着集个体书商聚集的“宾馆会场”——北京惠桥饭店。热点图书的趋冷和滞销表明集个体书商的新一轮整合(退出和进入)业已来临。

“意外热销”的《西学基本经典》和分外受宠的《世界科普名著精选》成为本次订货会“经典”突围的代表作。前者是以诚成文化集团(民间)为主要策划者的杰作,后者则是湖南教育出版社邀请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全国的专家学者精心论证、组织的结果。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辽宁教育出版社不仅在会前就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文简体字千年版)做了具有相当效果的舆论准备,引进的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也引起了书店老板们的兴趣。如果考虑到订货前的《罗丹艺术论》(插图珍藏本)、《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等经典书已经跻身各地书店排行榜,“经典”、“优秀”图书的市场在沉寂几年之后确实已经开始启动。业界有识之士预料说:“阅读行为的两极分化,即阅读经典和阅读实用性读物,将在出版业中产生两种倾向:一是出版形而上的出版物,二是出版形而下的出版物。”

读者的购书判断和阅读倾向左右着批销商的进书兴趣和进书内容,批销商的订货行为则左右着出版者的出版方向和选题结构。200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热点”图书的没落和“经典”图书的突围,可以诠释这个世纪初的图书市场的基本走势。这个走势显然是良性的,但愿中国的图书出版在这一趋势上走得更稳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